抗震建筑的传统防震

中国传统建筑抗震防震方法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“以刚克刚”不同,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,采用的是“以柔克刚”的思维,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,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,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。

中国建筑史是“木头的历史”,西方砖石结构是刚性结构建筑体系,中国土木结构是柔性结构建筑体系,西方人以刚性的砖石结构抵抗自然灾害,中国人以柔性的土木结构防御了地震的破坏,前者是“以刚克刚”,后者是“以柔克刚”。

以柔克刚的思想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。举世闻名的太极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,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“建筑版太极拳” 。

干栏式建筑怎么防震

建筑结构:干栏式建筑以木(竹)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,两层建筑,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,上层住人。这种结构可以防震,因为地震力作用在底架上,上层建筑可以自由摆动,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。

勉强,如果是榫卯结构还好一点,若采用藤条绑扎加固方法那就谈不上了。

干栏式建筑以竹木为主要材料,其结构通常为两层,下层用于饲养动物和堆放物品,上层作为居住空间。这种设计特别适合多雨潮湿的地区,能够有效地通风防潮。目前,这种建筑主要在壮族等民族中偏远地区流行,分布于广西中西部、云南东南部、贵州西南部以及越南北部。干栏式建筑在防震方面也表现出一定优势。

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?木结构建筑“以柔克刚”

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 以刚克刚不同,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,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,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,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,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。

比如斗栱,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,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。

以柔克刚思想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。柔性的框架结构:墙倒屋不塌。整体浮筏式基础、斗栱、榫卯:抗击地震的关键 。以柔克刚思想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。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,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“建筑版太极拳”。